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2章 旋涡 (第2/1页)
捕头去请刘三五说的人,这边的案子继续审。 反正刘三五告的人也是沈伯奎,两案并在一起就是。原本只是审三年前秦大学士灭门的案子。现在涉及到湛得宝的案子,情况发生变化,孔尉均派人去大理寺请大理寺卿也一起过来。 毕竟,刘大学士后人灭门案一来年代久了,二来这是京兆尹这边负主责。但是湛得宝案子,却是京兆尹与大理寺那边共同办理。 两个衙门相隔也不是很远,听到消息的邵敬源,竟然是骑着快马来的。 看见堂前的沈伯奎,邵敬源也是惊讶的,晋王对太子动手,那是为了夺嫡,沈伯奎卷到这个案子之中,又是因为什么? 经过一刻钟的休息,邵敬源让京兆尹继续审理,他在一边听审就行,孔尉均也没有推辞,孔尉均一拍惊堂木,案审继续。 这次上堂来的,是三个年轻男子,他们衣衫华贵,眼神大胆地在大堂里打量,虽然对孔尉均这个堂上上官行礼,却并没有惧怕心理。 这几人,是京城里的衙内,仗着父亲和祖父的余荫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孔尉均道“张公子,赵公子,李公子,你们前天晚上见到湛小公子是什么情形,赶紧说来!” 提到湛小公子,这几个纨绔就收敛了许多,其中一个还缩了缩脖子,不过,那不是因为怕孔尉均,而是想到湛得宝竟然被人杀了,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张公子先开口“回大人,我等三人前天本来是去八珍楼喝酒的,路遇湛小公子,便一起去喝酒了。喝完酒,我们什么都没干,就分开了。”当然,这三位当时是在街上游荡了好一回,又去青楼找了乐子,最后才回家的。 赵公子小小声地道“大人,湛小公子遇害,与我们真没有什么关系,我们顶多……顶多就是劝了几杯酒,早知道,我们就不拉他喝酒了。” 这几个人只是叫来问话,并不是犯人,孔尉均对他们倒还客气“湛小公子当时就没有跟你们说过什么?” 那李公子想了想,一拍脑袋道“我想起来了,湛得宝说他得了一幅画!” 沈伯奎心一沉。 他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他好像掉进了一个漩涡之中。 这一切,那么巧合,却又那么诡异。巧合到让他害怕,诡异到让他吃惊。 他跟踪着湛小公子的时候,可不就是看见他从酒楼下来,和几个人作别吗? 就是这几个人。 他只看到画轴没有被动过,却忘了,湛小公子是长着嘴的,和几个人喝酒喝高兴了,有一幅好画的事,怎么会不说? 孔尉均抓住关键,追问“得到?怎么得到的?” 赵公子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道“自然是买的,听说花了一万两银票!” “谁手里买的?”孔尉均追问。 “这个湛小公子没有说!我们不知道。”三人摇头,李公子挤着眼睛笑道“不过湛小公子说了,买来是准备送给婉灵姑娘当生辰礼物,讨美人欢心的。” 沈伯奎脸色煞白。 什么买的?明明是从他手中抢的。 八万两的东西,扔下一万两银票,不是抢的是什么? 但是他不能反驳,他突地心中一动,道“既然湛小公子是花一万两从施潜手中买到的,用的是哪里的银票?那一万两银票可在?” 赵公子道“没细问,不过湛小公子手里的银票,都是宝通号所出,整个天珩都能通兑的,一百两票面一张的那种。这个大家都知道!” 沈伯奎觉得找到了突破点,虽然有些事还是不利,但从这里可以证明施潜在说谎,多证明一个人在说谎,他就多一份自证的机会。 施潜惊讶,道“为何还要看小人手中的银票?”他眼神有些闪躲,更多的是不情愿。 沈伯奎心中冷笑,终于露出狐狸尾巴了,一万两银票在他的手中,他可是一两没花出去,施潜要能拿出同样的一万两才怪。 孔尉均果然因为施潜的不情愿而皱了皱眉,道“施老板,既是将银买货,那卖家的银票总是在你这里,拿出来看一看吧!” 沈伯奎冷笑道“你总不会说已经花光了吧?”不过这么短短的时间,他若敢说花光了,这于自己才更有利。 施潜道“还在小人手中,只是这财不露白,小人拿出来,几位大人可要保证小人的安全啊!” 孔尉均“……” 竟然是因为财不露白而迟疑?京城出了几起案子,要是这施潜再因为财露白而有个什么事,他这京兆尹也不用当了。 他面色微沉道“放心!拿出来!” 施潜为难地道“要在这里么?” 孔尉均也是服气的,他声音严厉几分“就在这里!”要是换个房间去,就算真的拿出一万两,只怕沈伯奎还有别的话说。 施潜见实在无法推托,这才为难地伸手解衣! 他脱掉了外裳,还在解。 满衙门这么多人都在,大理寺卿也在观审,他在这里宽衣解带是几个意思? 施潜苦着脸道“这个……藏得有点深,嘿嘿,嘿嘿……” 敢情他是贴肉藏在身上? 在场很多人其实都是能理解的,毕竟在外行商,财不露白,这么大一笔银票,那还不得赶紧的藏好? 直到解开最后一层,露出他白白胖胖的肚皮,好多人都笑出了声。他肚子上捆着一块长布袋,把肚子上的肉勒得一层一层的。 施潜从长布袋中掏出一个鼓囊囊的大型锦囊,解开束口的细绳,从里面掏出一叠纸张。 那是银票。 一百两银子一张的票面,盖着宝通银号的印章,印章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不会有人伪造。 沈伯奎张口结舌,他原本以为这会是一个线索,是一个可以揭穿施潜说谎的突破点,但是施潜真的把银票拿出来了,他似乎失策了。 一个商队的领队,跑大老远行一趟商,有一万两银票也很正常。 不过,为什么是一万两?锦囊之中刚好一万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