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人生有三苦 (第1/3页)
谚语有云,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作为“史上最差”职业的殿堂级代表,撑船、打铁和卖豆腐,无一例外,都是费力气、花时间、赔小心,而且还不赚钱的活计。 撑船的怕淹死了人,打铁的怕走歪了模,卖豆腐的怕震碎了货。 这几乎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 然而,在时间长河的悠悠流淌之中,很多承载着前人智慧的“真理”,都开始走上有失偏颇的不归路。 撑船之苦,苦在饮江中水,住江中舟,风里来雨里去,孤舟漂泊江湖间,苦在身,更苦在心。 在古代,撑船是一个刚需职业。 如若技术不好,抑或是天公不作美,淹死了人,那撑船者的人生也就算是完了。 在现代,撑船是一个休闲职业。 苦差事早就被四通八达的桥梁和动力十足的轮船给替代了。 想要找个撑船人,多半都得去数得上号的风景名胜。 往远了说。 跟着徐志摩的诗去剑桥大学找船夫泛舟康河之上。 到威尼斯找船夫撑着贡多拉遥想水城的前世今生。 哪一个不是高雅又昂贵的活计? 往近了说。 不管是乌镇的乌篷船,还是武夷山的九曲竹筏。 哪一个不是安全又赚钱的活计? 人生三苦,此去其一。 再说卖豆腐的,起早贪黑还怕震碎了货,那就压根是没把现代机械和塑料包装放在眼里。 且不说一溜儿做上市了的豆制品企业,就现在随便一家小厂的豆腐包装水平。 只要不发生什么地动山摇级别的强烈撞击,碎是不可能碎的。 万一真的连个机器都没有,只有祖传的做豆腐的本事。 在民以食为天的美食之国,纯手工磨出来的豆腐,十有八九卖的比肉还贵。 只要手艺足够好,一百块钱一份的“古法豆腐”,也不是没人卖过。 更多得是趋之若鹜的老饕,真正好吃的豆腐不怕贵、不愁卖。 人生三苦,此去其二。 要说真的还有什么苦,是从古苦到今的,也就剩下纯手工打铁这个在国内濒临灭绝的职业了。 没有了撑船和卖豆腐这两苦相伴左右,打铁这颗“独苗”,已然苦出了全新的高度。 听说过几千块一个,纯手工烧制的丹麦哥本哈根瓷碗。 也听说过几万块钱一个,纯手工编织的bottegaveorga包包。 有听说过纯手工打造的高压锅吗? 就算真的有,那质量也没办法和机器造出来的媲美。 一点杂质去不干净、一个小裂缝没有处理好,说爆炸就爆炸,都不带商量一下的。 用勤劳的双手一下下锤炼出来的铁器,不管是数量、质量、还是安全性,都不能望机器冶炼之项背。 时至今日,仍然想着要靠传统打铁技艺为生的人,多半都晚景凄凉。 铁匠作为冷兵器时代最“勇武”的职业之一,牢牢的占据了中国现下即将消亡职业的头把交椅。 齐遇就摊上了这么一个“勇武”的家世。 她家往上数八代,从太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开始,世世代代都是铁匠。 而且还是那种传承得特别好的、如假包换的纯手工、古法、打铁世家。 八代再往前翻,因为族谱断代,所以无从考证。 在始于八辈祖宗代代口耳相传的家族野史中,那把刻了【越王鸠浅自乍用剑】八字鸟篆铭文的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就源自齐家祖传的手艺。 连历史学家都没有搞清楚越王勾践的那把传世名剑是谁打造的,家族野史的可信度,在齐遇看来,堪比神话传说。 齐家“勇武”的家族史,并没有给后辈留下任何福荫,非要说有什么的话,太爷爷的爸爸在战乱的年代举全家之财力,把齐遇的太爷爷给送到了海外。 太爷爷凭借自己祖传的打铁手艺,在马来西亚赚到了一点点钱,成了非著名爱国华侨。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祖国最需要外汇的时候,太爷爷用侨汇买下了市中心一栋三层的带铺面的小楼,做了归侨。 太奶奶亲手写下了“齐家铁铺”四个字,做成了烫金的牌匾。 太爷爷每天都带着当时还没有成年的爷爷在齐家铁铺里面打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