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1】四方不靖,安敢言定? (第1/1页)
首要之事,肯定是审题了。 第一个纸卷打开。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这句话出自《圣语》。 苏平想起第四圣人朱圣对这句话的注解:君子学以为己,不求人知。然没世而名不称焉,则无为善之实可知矣。 大致意思就是,真正的君子言行举止出自本心,并不在乎有没有人知道,若是一个人离世之后依旧无人知晓他的声名,那很可能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好的事迹可以让别人知道。 想到这里,苏平心中已经有了答题方向,接着拆开第二个纸卷。 【今四方皆定,何以壮国本?】 刚看到这个题目,苏平就忍不住想笑。 四方皆定? 这祝天禄哪来的脸出这样的题目? 东州大肃王朝物产丰饶,靠海吃海,看不上中州这一亩三分地罢了,真要论起国力,绝对在大庆之上。 而南边,大虞的官兵假扮山贼,屡禁不止,焉敢言定? 还有北境,虽然有定国公在,也只是勉强维持守势罢了。 算来算去,也只有跟西州隔着千里荒漠,算得上老天爷帮你定了。 所以说,这道策论题,从题目本身开始就是错的。 不过,这也让苏平想起想起了在国子监看过的一篇殿试文章。 题目是【与邻不睦,何以安之】。 这道题出自先皇时期,也是大庆王朝整体都处在建国以来最羸弱的时期。 殿试策论,问的自然是大庆的邻居,大虞王朝。 面对大虞的侵犯,懦弱的先皇就出了这么一道题。 ‘邻’、‘不睦’,单从这两个词就能看出很明显的立意。 而那篇文章,准确的贴合了先皇的心意,提出‘以抚代剿、徐徐教化’的论点。 最终,作答者不出意外的被点为了状元,官运亨通。 “这么说,先皇的这个举动,催生了祝天禄这样的主和派?” 苏平不屑的摇了摇头,打开多出来的第三个纸卷。 只见其上写着一行字。 【以国为题,诗赋作答】 居然是诗赋? 上一个科举考诗赋的朝代,怕不是灭亡了有四五千年了吧? 苏平表情微僵,本能的感觉这事儿跟《将进酒》有关。 若真是这样的话……永泰帝,在关注自己? 正在他沉思的时候,整个贡院考场之内,一道道惊疑之声响起。 “诗赋?!” “怎么会有诗赋的?” “大人,这卷子给错了!我这里多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