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_一千五百一十一 税卒的建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五百一十一 税卒的建立 (第1/2页)

    得知调职的命令之后,王粲一度是无法思考的。

    盯着调任诏书看了很久,王粲回过神来,想了想自己之所以会被调职的原因。

    若要让他自己觉得,最大的原因显然是因为没有斗过枣祗。

    虽然没斗过枣祗以至于颜面扫地的事情让他自己也觉得很没有面子,但是他没想到郭瑾会那么干脆的把他调离了财政部尚书的职位。

    财政部尚书那是重要的实权职位,国家的大管家,权力很大。

    算术堂堂主虽然也是高官编制,可以决定科举考试中数学试题的内容,身份还是财政部的高级顾问,可以出席财政部重要的联席会议,提出自己的建议……

    但是又如何能与财政部尚书相提并论呢?

    一个提建议的顾问,一个做决策的尚书,哪个更重要,是人都能分辨出来。

    这个消息来得十分突然,王粲的部下们也集体懵了,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但是皇帝的圣旨已经下达,吏部的任命文书一同时下达,打了王粲一个措手不及。

    至于新任财政部尚书的人选,郭瑾也已经通过吏部发出了公示——调任原凉州刺史吕虔担当新任财政部尚书。

    并且还调任原雍州刺史毛玠为财政部右侍郎。

    一口气调动了两个州刺史进入中央接管财政部——还都是西北革新派立场的州刺史,财政部被这两个州刺史接掌,用意实在是太明确了。

    随后郭瑾外放内阁群辅之一的李严就任凉州刺史。

    外放原财政部右侍郎刘球就任雍州刺史。

    另外,郭瑾还提前宣布了另外的任命。

    在西北三府二州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罢免、平调、升职行动。

    一些立功的官员有些从地方官转任中央官,有些从县令升职到郡守,有些从吏员进阶为官员。

    还有很多因为在经济危机中表现不佳被罢官,甚至还有被问罪的,失去官职成为平民,还要面临牢狱之灾。

    一批人上,一批人下,根据这次在经济危机之中的表现,郭瑾很容易就做出了判断。

    剩下的空缺就被郭瑾调任官场新人们奔赴西北填补,一批刚通过科举考试和观政期的新人官员被广泛调往西北担任基层职位,拎起西北的基础行政。

    西北官场经过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之后,被郭瑾集中精力,该换的都换了,该升职的都升职了。

    而最引人瞩目的除了雍凉二州刺史的调任之外,还有西域三府都护的调任。

    镇西都护府都护曹昂年底任期满后,调任中央,进入内阁担任内阁辅臣,专门负责与财政部对接。

    北庭都护府都护诸葛亮年底任期满后,调任中央,进入财政部担任财政部右侍郎。

    安南都护府都护司马懿年底任期满后,调任司隶地区,担任河南尹。

    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之后,朝廷群臣都被皇帝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吏部下达任命很快,所以一切已成定局。

    朝臣们连忙从丹药之事中抽身而出,停止和陈琳打嘴仗,审视这次人事变动,惊讶的发现皇帝把西北五名主官都给调动了。

    四个人进了中央,一个成为河南尹,基本上也算是半只脚踏入中央。

    并且此番在经济危机中表现很不错的中低级官员都得到了谨慎,有些更是一跃而成为中央官员,跨越很大。

    西北官职基本上被革新派立场的官员占据。

    整个西北没有因为经济危机而转向回到农业轨道,反而愈加坚定了发展商业的道路。

    而立下最大功劳的主官们成功进入中央,给中央增添了革新派的砝码,财政部更是直接被革新派掌握。

    而原先守旧派的大本营民政部被皇帝一阵拉扯打的七零八落,也被掺进去了不少有革新倾向的官员。

    总而言之,这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之后,革新派大获全胜,守旧派被皇帝打的凄凄惨惨,损失惨重,公认领袖枣祗更是为此罢官,多年政治财富直接归零。

    革新派则大举进入中央朝廷执掌大权,这在朝官们看来就是一次政治变革。

    皇帝郭瑾通过这场政治变革成功引入革新派,排斥守旧派,今后的政治风向估计也会朝着革新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重回农业轨道。

    很多在之前持守旧态度的官员看准风向,开始投机,改变自己的态度,发声支持皇帝的改革举措,认为发展商业并不是罪过,而是利国利民之举。

    他们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