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序曲:释名 (第2/2页)
后来太阳偏西,天气渐热,大家不胜酷暑,纷纷离开棋盘,脱衣下溪。文天祥弈兴极高,忽然灵机一动,向友人们建议: “下棋人生至乐,可惜岸上酷暑难当,严重影响思路。不如就在水面以意为枰,继续行弈决胜负。大家觉得如何?” 众人纷纷叫好。于是所有人抛弃棋具,全部下到溪水里,开始下盲棋。 这是中国象棋史上最早的盲棋记载。而文天祥,就是象棋史上盲棋的发明者。 当天深夜,友人退去,文天祥仍然弈兴不衰,遂展开笔墨纸砚,凭记忆录下自己及友人们的精彩对局谱。 几天以后,他又灵感勃发,总结友人们的对局特征,绘制了一副“炮马胜车”的残局图,因其灵感始于玉帛山,便将该局命名为《玉帛金鼎》。 据传,文天祥也是象棋史上第一个创制残局的人。 此后文天祥一发不可收拾,稍得空闲,哪怕是在戎马倥偬之际,即静心创制、或遴选精彩残局编入《玉帛金鼎》之后。至1283年文天祥英勇就义之前,《玉帛金鼎》已成完整的残局书谱,合计四十局,全部冠以四字成语,以最初的“玉帛金鼎”始,而以“单骑见虏”终。 单骑见虏,明显源自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记载的出使蒙元之事。以政治军事融入象棋残局,也是始自文天祥。 当时和后来的人们很难想象,弈棋在爱国志士文天祥的生命里,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早在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文天祥官江西提刑,平反陈银匠冤案之后,被台臣黄万石以“不职”论罢,将其逐出官场。 文天祥回到江西吉安老家,打算在玉帛山上修建一座别墅,以诗酒弈棋为乐,不久便开始动工。此后日日来往山中,朝往夕返。 然而,文天祥注定是个不能过闲散日子的人,此后近二十年间,他在官场上几进几出,直到1283年英勇就义,这座理想中的别墅,始终没有修建完成。 但是,他却惮心竭虑完成了一部、很可能是中国象棋史上第一部残局谱。做这么一件看似与家国之难无益之事,难道真的是因为他的游戏心态在作祟? 很显然不是。怎么都无法让人相信,文天祥在与蒙元作战之际,或单骑逃亡的日子里,甚至身陷牢狱之中,还有心情去创制什么棋谱。除非,它根本就不是棋谱。 是的,《玉帛金鼎》不是一般的棋谱,后来有很多人认为,其间埋藏着一桩事涉家国的重大机密。而这桩不得不融入棋谱中的机密之事,除了江西弈派的灵魂人物文天祥,当世没有第二个人能完成它。且就当时而言,能够从棋谱中索解、还原机密之事的,除了文天祥自己,不超过五个人。 在文天祥遇难近三百年之后,有一个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文天祥最初写《玉帛金鼎》所使用的那方砚台。此人指着砚台背后的铭文,对友人慨叹,假如文天祥不是身陷囹圄,假如能够索解《玉帛金鼎》的五个人没有过早身死,那么,宋元之际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 得到砚台的这个人,就是袁枚。你肯定听过他的名字。因为他建造过一座别墅叫“随园”,写过一部书叫《随园诗话》。 但从种种迹象看来,袁枚仅仅得到一方砚台,并没有见过《玉帛金鼎》原本,他的慨叹,仅仅出于对棋局效用的猜测,而且这个猜测一般人还难以置信。 事实上,文天祥就义之后不久,《玉帛金鼎》便消失不见,只留下一个名称,在江湖上口耳相传。 有人说,《玉帛金鼎》全本被文天祥的一个家丁埋藏一个秘密地方,那地方无人能找得到,即便找到了也进不去;还有人说,《玉帛金鼎》被拆成了许多页,夹在文天祥生前的诸多藏书里,化整为零,散入民间。 另外还有一则传说。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曾暗中派人到文天祥的家乡吉安,查访《玉帛金鼎》的下落,无果。此事正史并无记载,只在文天祥乡曲中口耳流传。据说忽必烈所派之人,不但没见到《玉帛金鼎》的影子,连文天祥生前花了十数年却一直没建成的别野遗址都没找到。 文天祥就义整整六百六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943年,有人在福州一个旧书摊上,见到某本旧书烂页中,夹有《文丞相玉帛金鼎图》。仅一页,上面绘有一幅残局,没有注明具体着法。真假难辨,而且只有一局,数量上与传说中的四十局相去甚远。 此事并没有引起轰动,也注定成不了佳话。只不过是象棋史上一段小小的八卦逸事。 《玉帛金鼎》残页再次重见天日,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叶。有幸见到这些残页、并最终走通这些棋局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逃学少年,他叫汤山。地点是在文天祥家乡——吉安辖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 汤山并不知道这些残页意味着什么,但他的命运,却因这些残页上记载的残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生之路,拐了一个大弯,不可阻挡地滑向另一个方向。简单而言,他目睹了几桩因棋局而起的凶杀案,被黑白两道的人物连环追击,最后,他还无意中开启了一扇时空之门。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个普通的小人物汤山说起。